找回密码
 立即註冊
查看: 11030|回复: 16

無聲無息易遭成危險,美國NHTSA擬強制要求電動車加裝行進聲響系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9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AUTONET記者:Ray(01/09/2013)
字級設定:
NISSAN Leaf
幾年前台灣民眾對於電動車可能存留在老年人輔助行走的載具,直到這幾年電動科技逐漸成熟之後馬路上的電動機車早已四處奔跑,在捷運站更有專屬的充電車位。或許您也有這樣的經驗,那就是在巷弄中無法聽見電動車行駛過來的聲音,電動車機車還比較容易閃躲,若換做電動汽車或油電混合車時,那危險性也就越來越大了。

CHEVROLET Volt
對此,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在2013年1月7日表示:未來將要求所有新的混合動力車以及電動汽車加裝可發出聲響的系統。由於純電動車沒有配備傳統的燃油引擎,僅倚靠電動馬達驅動車輛,因此在行走時除了微微的電動聲響之外,在吵雜的都市中並無法像一般汽車來察覺車輛靠近,也使行人沒有任何戒心容易造成碰撞的可能。

而混合動力車型也可以在低時速下以純電能來驅動,因此車輛的聲響也就極為安靜,在巷弄或街道上行駛時,也就無法讓人察覺車輛緩慢靠近容易發生驚嚇問題。有鑑於此NHTSA考量強制規定這些車輛在時速18英里(28.9km/h)下加裝聲響系統來提醒周邊的用路人,且這個聲響系統是不能關閉的。

因為知名的增程電動車CHEVROLET Volt以及純電動車NISSAN Leaf在車上就有搭載可警告附近用路人的聲響系統,但這聲響系統卻可以從內部來關閉,如此一來就失去了警示作用。反觀對於沒有加裝此聲響系統的電動車或混合動力車款來說,若NHTSA這規定未來確定上路執行,可能會再提高30美元的車輛成本且也會增加車輛電池消耗,所以目前這方案都還在初步研討之中,但是可有助於提升安全用路環境。



轉載http://www.autonet.com.tw/cgi-bin/view.cgi?/news/2013/1/b3010144.ti+a2+a3+a4+a5+b1+/news/2013/1/b3010144+/news/2013/1/9+b3+d6+c1+c2+c3+e1+e2+e3+e5+f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9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次進車庫前的巷子裡都是純電行駛...
除了輪胎館滾動聲幾乎是沒有聲音
昨天就遇到騎單車的國中生不知道我在後面
突然左轉....害我狂按喇叭...嚇鼠我{:010:}
回复 加分 減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9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原廠出車時,就有附發聲警示功能。(非選配)
台灣和泰居然把他閹掉了。
回复 加分 減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9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對車主來說,無聲無響的駕駛一輛車有種莫名的科技感,但對用路安全來說,支持聲響裝置。
我也是好幾次把路人嚇到,一開始還覺得有趣,但多次後反而會不好意思,當時若按喇叭又顯得太唐突了。
回复 加分 減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9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感,我家附近就是學校了,每次純電行駛都要特別小心,是該按讚還是該怪toyota拿掉發聲警示功能呢
回复 加分 減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9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廠的警示聲響也有按鍵可以關掉。

只是不知和泰在想什麼???
回复 加分 減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9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該不會是想增加肇事率來衝高修車率..orz
回复 加分 減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9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ptexnai 發表於 2013-1-9 12:18
原廠的警示聲響也有按鍵可以關掉。

只是不知和泰在想什麼???

所以是關掉還是整個閹掉阿?
回复 加分 減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9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發奇想,如我是慢速時會閃爍的日行燈會不會有幫助
因為我都是用開關霧燈當作警示
回复 加分 減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9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PC會不會變成電子花車? {:051:}
回复 加分 減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rius C Club

GMT+8, 2024-11-23 13:49 , Processed in 0.05719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