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註冊
查看: 4550|回复: 0

油電混合動力系統演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01年,
Porsche車廠創辦人-Dr.Ferdinand Porsche,
以洋溢的機械工程才華設計出全球第一套車用Hybrid油電混合動力系統時,
當時這只是一個不知何時才能真正實現的夢想。

Dr.Ferdinand Porsche應該沒有想到,
在幾十年後,
實現他夢想的,
竟然是相隔千里之外、
遠在東方的日本車廠Toyota。

1997年,
Toyota成功推出第1代Prius-全球首款搭載Hybrid油電混合動力系統的量產車,
開啟了量產化Hybrid車款的歷史新頁。
而再經過多年的努力,
今日Toyota集團已成為Hybrid油電混合動力汽車領域的領導者,
不僅開發出最多Hybrid車型,
同時也是Hybrid市場佔有率最高的車廠。
至2011年底為止,
全球銷售約450萬輛Hybrid車款,
而其中約350萬輛是由Toyota集團售出。

在認識Toyota建立的Hybrid王國之前,我們要先帶您追尋Hybrid汽車發展的歷史足跡。

何謂Hybrid?

Hybrid一詞源自於希臘文的「hybrida」,代表交錯與混合的意思。
而所謂「Hybrid汽車」,則是一部車上搭載了兩套動力來源系統及兩套能源儲存系統之車款。
以動力來源來說,現行Hybrid車款中最被廣泛採用的是引擎與電動馬達的組合,而這樣的Hybrid汽車又被稱為「Hybrid electric vehicle 」,簡稱HEV,中文稱為「油電混合動力車」。Toyota集團則不用「混合」二字,而以「複合」稱之,詞異但意同。

Hybrid並不是新鮮事

相信對於很多人來說,一輛汽車上搭載兩種動力系統,感覺起來很新鮮。但是事實上,Hybrid概念具體運用於交通工具或機械上的歷史非常悠久,而且「混合」的動力類型也很多,不僅是引擎與電動馬達兩種搭配而已。

舉例來說,柴電潛艇就是一個使用Hybrid概念的最佳例證。
柴電潛艇搭載了柴油引擎與電動馬達,當在海面航行時,以柴油引擎驅動並為電池組充電;而當潛航在水中需要最高度的隱匿性時,就改以電動馬達驅動,一來柴油引擎運作的噪音會暴露潛艇行蹤,二來柴油引擎運轉會耗費艙內寶貴的氧氣並引發一氧化氮中毒。
另外,各位搭乘過非電氣化的柴電火車嗎?台灣鐵道上還有很多這樣的柴電火車在運轉中。其運作原理正如其名,機車頭上的柴油引擎其實是扮演發電機的角色,其所產生的電力交由電動馬達來驅動車輪、進而帶動整列列車。

這兩個都是Hybrid概念使用於交通工具的例子,不過,您是否發現,它們的「Hybrid」,其實僅是具備兩種動力系統,但真正擔任驅動工作的,似乎都只有其中一種動力系統?這種作法並不是那些研發Hybrid技術的汽車工程師們真正想要的。他們希望車上的不同動力系統可以視行車情況單獨或共同運作,以發揮最大的效益:包括油耗、排污的減少,或者是性能的提升。

構想很好,不過,研發Hybrid混合動力車款的挑戰,其實比您我想像的還大。
首先,Hybrid車款必須比傳統汽車額外增加另一套動力系統(如電動馬達)、能源儲存系統(如電池組)與相關設備(如電池控制模組、PCU動力控制模組),但整體車重卻仍舊要保持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所以Hybrid車款光是車重的控制,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再加上行車狀況瞬息萬變,負責協調這些動力輸出的PCU動力控制模組必須具備極快的運算速度與智慧化程式,因為它猶如車輛的思考中樞,必須判斷車輛行駛狀況與駕駛者意圖,做出最適切的動力輸出,否則兩種動力不是打架、就是白白的浪費了。這些問題都是Hybrid汽車在過去研發時遇到的瓶頸,不過,隨著各種輕量化技術、汽車電子科技的進步,這些問題已找到相對應的解決辦法,而Hybrid汽車也因此才能從理論、夢想,轉為朝向量產化、普及化的階段邁進。

Hybrid儼然成為當前車壇顯學

Hybrid混合動力車款的研發,是當前車壇的顯學,全球大小車廠無一不競相投入研發、爭食此一新興市場。
其實Hybrid汽車僅是車壇因應石油枯竭問題,著手開發下一世代「新能源車輛」趨勢中的一個派別,另有EV電動車、氫氣動力車、燃料電池電動車等流派也都有車廠投入開發。而在使用新能源這個理念下的大前提下,Hybrid這種半油半電的動力組合,被許多大車廠視為僅是過渡期的產物,並沒辦法達到使用新能源替代石油燃料的目的,因此並不太受到重視。

但是Toyota集團並不這麼想,它們認為與其期待一步登天,不如很務實的從Hybrid車款開始,減少對石油燃料的消耗與依賴程度。Hybrid車款相較於其它想使用全新能源取代石油的車款來說,結合傳統內燃機動力與電動驅動系統的Hybrid車款,是最具體可行、且不用推翻原有能源供應體系,即能對應能源短缺問題 (減少油耗) 與減少環境污染 (降低排汙) 的有效方法之一。

所以Hybrid車款就產生了足以吸引消費者的賣點:節能、環保、未來感:
1.        優異的油耗表現 (例如國產Camry Hybrid市區油耗32.28km/l) 讓車主的用車負擔大幅減輕,無論是實質油費支出或是心理上能擺脫油費的沉重壓力,盡情享受駕駛帶來的樂趣皆然。
2.        電動馬達的加入,減少了廢氣的排放量,讓每一個Hybrid車主都用實際行動為地球環保盡了一份心力。而在實際用車感受上,Hybrid也帶來有別於往的樂趣,包括純電動模式行駛時的安靜無聲、電動馬達為瞬間加速時提供的額外動力,或是在電動馬達輔助下大幅提升的乘坐品質 (特別是座艙寧靜度) 等。
3.        Hybrid車款會配備監控Hybrid系統運作狀態的資訊介面,例如Toyota所稱的「能源監視器」,能顯示車輛動力模式、充電狀態、輸出狀態等,有些還具備讓駕駛者學習節能駕駛技巧的互動式設計,都提供車主一種很具有未來感、新鮮感的駕駛感受。

1901年首部Hybrid汽車出現

Hybrid混合動力汽車看起來那麼前衛、高科技,但事實上,它可不是最近才出現的玩意兒。如果要追溯它在最早在車壇出現的歷史,至少也超過110年以上。而Hybrid汽車的發展歷史回顧,要從一個當今家喻戶曉的跑車品牌「Porsche」來談起。

今日大家說到「Porsche」,總是先聯想到它們那款具有「蛙眼」頭燈的911系列跑車。是的,那是它們最成功的作品之一。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其實Porsche車廠創辦人Dr.Ferdinand Porsche可說是Hybrid汽車發展史的先鋒。1898年,當時受雇於奧地利Jakob Lohner車廠、年僅23歲的他,第一個設計作品是「System Lohner-Porsche」,這是一輛利用兩具配置在前輪輪轂上的電動馬達所驅動的純電動車。

而在兩年後的1901年,Jakob Lohner車廠發表了Ferdinand Porsche更進一步的改良設計「Lohner-Porsche Mixte Hybrid」,這是汽車史上第一輛Hybrid油電混合動力車款,由汽油引擎負責發電,供電給裝在輪轂上的電動馬達驅動車輛 (有前驅與四驅兩種配置) ,車重雖重達1800公斤,但它的極速仍創下當時奧地利國內的速度紀錄:60km/h。(編按:Porsche Museum已將一輛Lohner-Porsche修復至能正常行駛,並成為鎮館之寶。)此外,文獻指出,從1901年發表至1906年為止,Lohner-Porsche約售出300輛,以當時的市場規模來看,它可以算是量產化的Hybrid車款了。

就如今日Hybrid車款百花齊放一樣,Ferdinand Porsche的時代,研究Hybrid技術的也不只有他一人之後。也有研究者指出,其實另一位比利時籍的工程師Henri Pieper,比Ferdinand Porsche早了一年,在1900年就在德國發表了他設計的Hybrid油電混合動力車款,不過,這時間點也有不同的說法,另一說是1905年Henri Pieper才發表Hybrid車款並進行銷售。無論哪個時間點,Henri Pieper的Hybrid車款都該享有更重要的歷史地位,因為其Hybrid車款在技術上看起來更接近今日的Hybrid車款,平常巡航時由汽油引擎來驅動車輛,而電動馬達則轉為發電機為電池組充電;而在遇到上坡或是需要加速時,這具電動馬達就會也會加入,提供額外動力與引擎一同驅動車輛,達到真正以混合動力驅動車輛,而不是只有單一動力驅動車輛。只不過Henri Pieper所創建的Pieper車廠結束得早,沒有留下太多的史料可供研究,後人所知有限。

雖然Hybrid的概念幾乎與汽車發展歷史一樣長壽,不過,在接下來100年間,Hybrid技術的發展雖然未曾中斷過,但是在主流的汽車市場中,這項技術卻一直有著一些技術門檻無法跨越,例如電池重量問題、協調動力的電子系統運算速度不足,以及最直接的生產成本增加等問題,加上早期人們對於石油枯竭的危機感覺並沒有那麼急迫,使得結構與Hybrid相比相對簡單許多的內燃機汽車強勢發展,Hybrid技術因此難以而冒出頭來。

不過,隨著石油能源的枯竭,以及因嚴重空氣汙染帶來地球氣候的急速改變,車廠又開始打開塵封的檔案櫃,尋求能解決這些問題的新型車款,而這就是讓Hybrid技術重新受到重視的新契機。而Toyota集團,就是讓Hybrid汽車從理論與夢想階段走入現實生活,並且得以大規模普及化的最大功臣。

無論「Hybrid汽車之父」應該是Ferdinand Porsche或是Henri Pieper?這都說明了Hybrid汽車的首次出現,至今都已有超過110年的悠久歷史了。

Toyota長達40年的投入研發

Toyota集團開發Hybrid技術的歷史長達40年,早在1977年,Toyota就已經提出它們的Hybrid概念提案。該年的東京車展發表了一款以旗下小跑車Sports 800為基礎開發的Hybrid車型- Sports 800 Gas Turbine Hybrid,用以向世人宣告,Hybrid技術可能是一個能改善地球暖化危機的可行方法。

Sports 800 Gas Turbine Hybrid同時搭載了燃氣渦輪機(gas turbine)與電動馬達,可說是Toyota投入Green Car研發領域的最初代表作。而在80年代,除了Hybrid技術的開發,Toyota也同時著手電動汽車 (EV) 的技術開發,這些都為日後Hybrid量產化累積了所需的經驗與技術。

不過,Toyota在90年代體認到電動汽車的發展,面臨到的關鍵技術問題並不在汽車廠本身,而是電池技術。因為電池技術方面一直沒有重大突破,電池重量與續航力都牽制了電動車發展的可能性。於是Toyota認清現實,改以Hybrid油電混合動力車型作為研發重心,因為這是在現有汽車架構下,更動最少、最具體可行卻又能快速看到成效的做法。

Prius的前身-G21計畫

近代席捲全球的Hybrid風潮的發起點,要從1992年1月16日說起。就在那一天,Toyota集團發表了「地球憲章」 (Earth Charter) ,宣布他們將致力於發展低污染車輛。
這並不是個口號而已,而是正式起跑的槍聲。

1993年9月,Toyota的研發部門就擬定了「G21」計畫(G21 Project),「G21」象徵這是針於21世紀提出的開發計畫。此計畫領導人為Toyota研發部門執行副總裁Takehisa Yaegashi,日後被車壇暱稱為「Mr.Hybrid」,他決定開發一款能同時具備電動車與汽油引擎車款優點的全新車型。

1994年,Toyota研發部門總工程師內山田武 (Takeshi Uchiyamada) 帶領G21計畫的團隊,開始著手打造採用Hybrid油電混合動力系統的原型概念車,並且在1995年東京車展以「Prius Concept」之名發表。1996年起,Prius的原型車開始進行各項測試,為投入量產化進行最後準備。據說,該團隊測試過超過100種的Hybrid混合動力組合才找到最佳的搭配。

1997年,人類該好好記住這個時間,因為這是改變地球命運的關鍵點。

1997年12月11日,全球各國代表聚集在日本東京召開「京都會議」,通過「京都議定書」 (Kyoto Protocol) ,與會各國達成一致共識:致力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以避免地球氣候產生劇烈變化。而後陸續共有全球183個國家簽約遵守此協議,可說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共識。

身為地主國的日本,則在「京都會議」前一天,用實際行動展現它們的決心與解決此一問題的技術力。12月10日,Toyota於日本正式發表史上第一款量產化的Hybrid車款:第一代Prius。而它也掀起了近代Hybrid汽車風潮。接下來各篇,我們將繼續深入介紹Toyota集團的Hybrid家族代表車系-Prius的歷史、現在與未來,並且深度剖析當今國內車壇最熱門的話題車款-Camry Hybrid。

Toyota集團Hybrid車款年譜
發表時間
品牌
車名
備註
1997
Toyota
Prius
第一代車型
2003
Toyota
Prius II
第二代車型
2004
Lexus
RX 400h
全球第一款Hybrid LSUV
2005
Lexus
GS 450h
中型後驅Hybrid房車
2006
Toyota
Camry Hybrid
於美國生產銷售的中型Hybrid房車
2007
Lexus
LS 600h
Lexus入門級前驅Hybrid房車
2009
Toyota
Prius III
Prius第三代車型
2009
Lexus
HS 250h
Lexus入門級前驅Hybrid房車
2009
Lexus
RX 450h

2011
Lexus
CT 200h
第一款掀背Hybrid
2011
Lexus
GS 450h II
圓石灘經典車會發表
2012
Toyota
Prius C
都會型Hybrid迷你車
2012
Toyota
Prius V
Prius衍生RV車款
2013
Toyota
Corolla Hybrid
預計2013年推出

轉錄自http://mook.u-car.com.tw/article157.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rius C Club

GMT+8, 2024-11-23 17:51 , Processed in 0.07343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