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註冊
查看: 8907|回复: 11

【開發故事】沒有「86」就沒有「Aqua」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7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7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070:}
回复 加分 減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7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070:}
回复 加分 減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7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個網頁好慢
我幫忙轉貼過來

【日經BP社報導】

癡迷于汽車雜誌的「汽車迷」高中生在看到「AE86」的獨家報導後選擇了進入豐田。後來他變成了「Aqua」的開發負責人,統管豐田環保車的開發。

豐田2009年5月發售的第三代「普銳斯」的月銷售目標為1萬輛,而上市1個月,訂單數量就達到了約18萬輛,是當初目標的18倍。之後,2011年5月上市的「普銳斯α」上市1個月的訂單也達到了約5.2萬輛,是豐田制定的3000輛月銷售目標的17倍以上。

為豐田混合動力車(HEV)的創紀錄銷售業績增添了新篇章的是2011年12月上市的HEV「Aqua」。其上市僅1個月,訂單數量就達到了約12萬輛,為月銷售目標1.2萬輛的10倍。


從懂事起就熱衷理科

作為首席工程師擔任Aqua開發前線指揮的,是產品策劃本部產品策劃首席工程師小木曾聰。小木曾從第一代普銳斯開始參與HEV開發,現在除HEV外,還統管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EV(電動汽車)、FCV(燃料電池車)等環保車的開發。

小木曾生在東京長在東京。為何選擇就職于遠離東京的豐田呢?

「因為父親工作的關係,我幼稚園時代是在美國度過的。回國後上了小學,因為父母是日本人,我會說日語,但不識字。但是能理解數字。從懂事時起,我就偏愛理科(笑)。而且我原本就喜歡機械,經常拆裝鐘錶、收音機和身邊的東西,時時會因裝不回去而挨罵……」

從初中升到高中後,小木曾的興趣轉移到了汽車上。據說是把汽車雜誌從頭翻到尾的「汽車控」。大學讀的是理科的機械系,並且加入了汽車俱樂部。大學的時光基本上是在俱樂部的車庫裏,改裝引擎和懸吊並試駕中度過的。

「就業的話,我想進汽車企業。但一旦進入了某家企業,就只能開那一家的汽車,為此還猶豫不決過。當時,雜誌上剛好刊登了『AE86(1983年款卡羅拉Levin/Sprinter Trueno)』即將上市的獨家報導。看到這一報導,我覺得這就是我要開的汽車,於是選擇了豐田。我訪問了多家汽車企業,豐田的前輩精氣神十足,與在汽車俱樂部縱情賓士的自己十分契合,這也是選擇的豐田的一個決定性因素。或許正好那位前輩是這種類型的人……」

1983年畢業于東京工業大學的小木曾就這樣進入了豐田。他被分配到了底盤設計部。

「我是自己申請到底盤設計部的。學生時代,我曾在汽車俱樂部擺弄過引擎和底盤,雖說去哪一邊都可以,但是,出於對『比引擎更快的懸吊』的憧憬和調節懸吊時要在測試道路上盡情馳騁,我寫下了希望去底盤設計部的申請並且得到了批准。」

小木曾十分講究親自駕駛,以便進行研究和改進。


自行製作懸吊的分析軟體

「公司就非常鼓勵大家對各種各樣的汽車做調查。當然,新人的工作是從設計換擋桿和剎車踏板開始,但是,只要以希望了解其他公司的換擋桿觸感的名義,可以申請駕駛作為基準的汽車,在得到許可後,就能開上國內外最新的汽車,而且是在測試道路上。當時,總部測試道路的外周還有耐久測試使用的沙土跑道,但讓汽車側滑行駛時的確惹了不少麻煩(笑)」。

與只能開上1970年代初樣式的二手車的窮學生時代相比,這簡直像做夢一般。而且,公司的資料室裏擺滿了世界上所有車型的目錄,以及世界各地車展的資訊。對於過去反覆把汽車雜誌從頭翻到尾的小木曾來說,能夠閱讀這些資料「簡直是無比的幸福!」。

當然必須要完成的工作會擺在眼前。小木曾希望盡可能把一半的時間分給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因此,「在當時是拼命工作。當時就算是工會會員,加班的限制也比較寬鬆」。

在進公司頭10年的底盤設計部時代,小木曾擔任的車型有「Tercel/Corsa」、變成FF(前置引擎前輪驅動)的「Celica」、「Camry」等,負責過從換擋桿和剎車踏板等部件設計一直到懸吊和底盤設計的工作。「卡羅拉」和「Celica」採用的外傾角變化小的「超級支柱懸吊」也出自小木曾之手。

「超級支柱是當時任職于實驗部的樋口明的創意,設計使用的計算程式是我編寫的。和汽車一樣,我一直對電腦很感興趣,在高中的時候曾經玩過單板機,在還沒有通用分析程式的時代,我曾經自己編寫過程式。我當時為超級支柱和多連桿編寫的懸吊分析程式估計現在有些還在用」。

與此同時,小木曾一直在申請調動到產品策劃部門。

「我一直覺得既然要開發汽車,就要當首席工程師,因此,從進入公司的大約第8年開始,我就提出了調動的申請。我原本希望在30歲的時候能參與「G21」,但最終到32歲才得以實現,好在還算年輕,也算幸運」。

「G21」是發展成為後來的第一代普銳斯的新一代小型車先行開發項目,成立於1993年。該項目開始時,其目的是策劃著眼于21世紀的概念型汽車,並沒有要開發HEV的前提。該項目在1994年與其他部門研究的混合動力技術融合後,才醞釀出了第一代普銳斯。(未完待續,特約撰稿人:禦堀直嗣)
回复 加分 減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7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謝大大分享,長知識了~~PS黃色的PC好可愛阿~{:087:}
回复 加分 減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8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070:}
回复 加分 減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8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070:}
回复 加分 減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9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026:}
回复 加分 減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9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集不知道來了沒?
回复 加分 減分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0 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big5.nikkeibp.com.cn/news ... p;print=1&page=

汽車與電子化
【開發故事】沒有「86」就沒有「Aqua」(下)
2012/05/09 00:00


堅持「原則」

  「我在『G21』中擔任的是車體構造。雖然成為了期盼已久的策劃人員,但真正開始工作後,自己的缺點一一暴露了出來。在當時,我不知道車體構造的必要條件是什麼,也不知道車輛骨架的每個部位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儘管如此,憑著專注的精神,我決定獨立從零開始奮戰。收集大量資訊、形成最佳的車體構造是一項非常困難的工作」。

  「但幸運的是,底盤設計時代的汽車佈局尺寸和駕駛各種汽車的感觸還留在腦海之中,因此,我知道怎樣的車體構造會有怎樣的駕駛感受,這對於工作很有幫助」。

  「決定開發混合動力車之後,工作變得非常辛苦。在底盤設計時代雖然有過採用新懸吊技術的經驗,但挑戰混合動力車的難度要高得多。我在其中學到了不少東西」。

  第一代普銳斯投入開發後,事務性差事找上了小木曾。小木曾表示,這個時期是作為工程師補充各種知識的轉換期。

1997年上市的第一代「普銳斯」
小木曾32歲時加入了日後發展為第一代普銳斯的新一代小型車的先行開發「G21項目」。
第一代普銳斯的透視圖
小木曾曾擔任第一代普銳斯的組合。第一代普銳斯採用了座艙前移等當時的先進組合方式。


  「首先學到的是重視原理。這雖然是老生常談,但實際上,在成熟的汽車開發中,開發往往會依賴基準、經驗、檢查表、電腦模擬,在碰到困難的時候,可以參考競爭對手的優秀車輛,所以原理經常會被忽視。但是,混合動力車沒有可以模仿的原型車型,而且沒有可以照搬的流程規範,只有回歸到基本原理進行研究」。

  而且,小木曾還有著自己的刻意追求。

  「無論技術上有什麼困難,都必須以用戶的需求為先。例如,我們不能為保證電池的性能,就讓用戶每隔兩週到銷售商那裏去校正一次電池。如果用戶眼中的商品性能存在缺陷,他們不會感到高興」。

  除此之外,小木曾還表示,在開發之中,他再次感受到了好夥伴的重要性。

  「如果沒有能夠傾訴、暢談真心話、相互理解的夥伴,就沒有第三代普銳斯和Aqua。只要堅持原理和不忘傾聽用戶的聲音,就會結交到好的夥伴,夥伴們能夠理解我的意圖並付諸行動」。

不與競爭車型比較


  以這種開發態度參與了Aqua以及多部暢銷車開發的小木曾再次闡述了自己作為工程師的信條:

  「我不是研究者,所以我很重視利用自己的技術把商品和用戶連係起來。我把重點放在了拼命思考『最大限度發揮現在擁有的力量,多年後推出的商品將如何為當時的用戶以及社會所喜愛,或是發揮怎樣的作用』上面」。

  「因此,我沒有想過戰勝其他公司。因為如果在開發時抱著這樣的目的,就算贏得了一時,等到競爭對手全面改進的時候,說不定也會敗北」。

「我沒有想過戰勝其他公司。因為如果在開發時抱著這樣的目的,就算贏得了一時,等到競爭對手全面改進的時候,說不定也會敗北」


  「無論是什麼款式,在得到『這樣能行』的感覺之前,除了分析市場數據之外,都要花上一年左右的時間,實際前往使用汽車的場所、聽取用戶意見。或許有人會說『能不能再短一點』,但是,要想使產品不辜負用戶的期待,這恐怕是必須的過程」。

  如今,小木曾又站到了統管環保車開發的位置上。

  「我的經歷告訴我,不只是工程師,包括銷售、服務、經銷商在內,如果相關成員的向量都指向正確的方向,就能夠發揮出巨大的力量。相反,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進展就不會順利。因此,我希望公司能夠具備這種風氣、文化和機制。畢竟我年紀也大了(笑)……」

  「這並不是組織和流程的問題,而是如何使大傢具有同樣的「心情」和「精神」。豐田社長曾經說要開發『令人興奮、心動的汽車』,但是,除了開發這種汽車之外,我還希望豐田成為這種汽車創造者的家園」。

  「我覺得,外人眼中『公司的精氣神』不僅取決於產品,還來自於公司的員工以及日常的行動」。(全文完,特約撰稿人:禦堀直嗣)
回复 加分 減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rius C Club

GMT+8, 2024-6-1 17:48 , Processed in 0.05000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